自2011年以来,它在藏北草原深处被挖掘出来,并首次出现在藏历新年晚会上。在文化部春节晚会、央视元宵晚会、外交部新年招待会等更大舞台上,它再次出现在2016年的藏族晚会上。藏北牧区传统舞蹈班戈和谐钦逐渐成为西藏原有的生态文化品牌。
这个起源于草原文明和纳木错圣湖文化的原始生态和谐钦的发祥地和遗产,是班戈县尼玛乡。2011年,班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西藏自治区五一工程创作奖等荣誉。
在全区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班戈县尼玛乡、拉萨尼木县吞巴乡、日喀则定日县协格尔镇、林芝米林县南伊洛巴民族乡被列入2014-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标志着这三个特色乡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艺术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至此,西藏有22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覆盖全区7个市。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夏尔巴歌舞、底亚宣舞、丁嘎热巴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探索和利用,当地人民参与文化保护的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多年来,自治区政府共命名65个西藏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民间艺术团的建设和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区县民间艺术团的发展,促进了基层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基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藏逐步加快了县民间艺术团的建设。到2014年,74个县、区都设立了民间艺术团。为全面推进民间艺术团的建设和发展,早在2002年,自治区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此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民间艺术团党建工作的通知》,将民间艺术团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民间艺术团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除政策保障外,我区有关部门还积极规划资金支持。2016年,自治区财政厅、文化厅联合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县级民间艺术团公益表演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在四点保障原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对民间艺术团的资金支持。根据《办法》,12场以上基础演出后,补贴每场比赛;还出台了《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民间艺术团队的正常运营和周转。
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厅负责人金美介绍,2017年,自治区财政厅向市地方财政局发放了2017年民间艺术团补贴3390万元,同比增长126%。
目前,自治区财政对县民间艺术团间艺术团每年至少补贴40万元,每年最多补贴50万元,大大改善了我区民间艺术团演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记者了解到,在优惠政策的推动下,自2016年以来,我区民间艺术团的创作和表演得到了大力推进,为基层人民服务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记者从自治区群体艺术博物馆了解到,近年来,为了提高县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整体水平,自治区群体艺术博物馆积极探索和实践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全面推广培训机制,包括食品、住房、教学、会议和学习材料。仅2017年以来,自治区群艺博物馆对6个县级民间艺术团进行了免费培训,有效缓解了民间艺术团创作表演薄弱的问题,取得了实际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藏民间艺术团的整体水平,自治区集体艺术博物馆将每组集中培训时间定为30天(周末和节假日不休息),每天培训近9小时,确保培训强度,实现民间艺术团演员在培训期间失去几斤肉和成长为艺术气质的预期目标。自2016年以来,南木林、仲巴、吉隆等11个创作表演能力较弱的县民间艺术团进行了集中培训,230多名演员参加了培训。
记者了解到,在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的良好条件下,2016年,区民间艺术团创作了1164个艺术节目,进入农牧区8000多场演出,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承担了指导农村艺术团队、继承和保护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任务,参加了一系列全国、自治区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我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