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楼,即鹳雀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每栋楼都有一篇美丽的诗词文章。
秋风起,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兰有秀,菊有芳,怀美人不能忘记。泛楼船Xi济汾河,横中流Xi扬素波。笛鼓唱歌,欢乐悲伤。年轻的时候,Xi老何!
这个慷慨而悲伤的话是汉武帝著名的《秋风辞》。无论汉武帝走到哪里,现在都有一老的建筑群,那就是后土祠。后土祠最精致的建筑是秋风楼。
后土祠,位于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侧的高崖上,距县城40多公里。这一带历史上被称为汾阴,东周是魏,魏。秦惠王伐魏,渡河取汾阴就在这里。这里也是汾河和黄河的交汇处。
后土祠东西宽105.21米,南北长200.81米,占地25268平方米。祠堂内现有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东西五虎配殿、秋风楼等。建筑宏伟,结构精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编写的《蒲州府志》被称为海内祠堂之冠。正殿琉璃饰品,光彩夺目,极为珍贵。每栋建筑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山门和井台是中国罕见的品字戏台,为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例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秋风楼是后土祠的压轴之作,也是全国著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山西古建秋风楼东依峨眉岭,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相比,靠地靠水,居高临险。俗话说千寻眉岭演天下,黄河卷地。这座建筑位于后土祠正殿后面,以藏汉武帝秋风辞碑命名。
由于后土祠的多次破坏和重建,秋风楼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无法验证,但明朝最晚有记录。目前保留的秋风楼是清代同治时期的建筑。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座建筑具有明代风格,属于清代。
中国山西古建筑秋风楼高32.6米,主体为三层,五层宽,四周走廊,十字山顶,一、二、两层突出龟须座,建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走廊下斗拱或平座,整个建筑斗拱密集,造型美观大方。下部建有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透,周围砖砌花栏,楼身比例适中,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简约,造型壮丽。藏汉武帝《秋风辞》碑在楼内二三层。
三层一块碑高0.58米,宽0.73米,行草阳刻,笔画凝重,姿态端庄。这座纪念碑是元至元八年(1271年)建造的,现已破裂,左上角缺失,建筑内垂直镶嵌木架;二楼一块纪念碑高0.82米,长1.87米,篆刻阴刻,嵌在建筑北壁。纪念碑完好无损,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的。由于整个建筑群原本位于高台上,高大雄伟的秋风楼极易望远,楼身东西两侧各雕横匾,东称瞻鲁,西称望秦。
秋风楼两侧有28根精雕细琢的吊柱。当地居民津津乐道,这28根柱子代表汉武帝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山顶,共有36个挑角,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有108个彩色琉璃将军的形象,据说是凉山108将军的象征。
中国山西古建筑后土祠和秋风楼,深刻打上了历代帝王的印记。
中国古代社会漫长而漫长,天子祭地仪式从明朝开始在北京天坛举行。在此之前,无论是秦朝的汉武,还是唐朝的宋祖,无论皇帝有多牛,都需要换船,巴巴到山西万荣来。具体地点是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汾河。
可以说,秋风楼是一座被黄河逼着移动的古建筑。明朝时期,由于黄河向东移动,汾阴干燥,被河流侵蚀,后土祠受到威胁。到明朝万历末年,当加固保护无效时,后土祠整体向东移动。清顺治十二年,黄河决口,后土祠内大部分建筑被黄河冲走,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
在现存寺庙明天启年重刻的金代寺图碑上,记录了宋朝以前祭祀建造的记录。据不完全记载,从汉代到宋代,历代皇帝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24次。明朝以前,后土寺一直是皇家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