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之间。它被称为悬空寺,半天高,三个马尾空中悬挂的俚语,如陡峭的深渊。
建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飞阁二座,高耸……二楼之间,连接飞桥。事实上,悬空寺并非站在山顶上,而是站在悬崖的腰部,是一座真正的空中楼阁。
悬空寺有41座亭子,17座主要殿堂,其中11座佛教,如大雄宝殿、雷音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地藏王殿等。道教5座,如太乙殿、纯阳宫等,三教合一。这三教合一的地方叫三教殿,殿内供奉着佛、儒、道三教的最高领袖,释迦牟尼居中,庄严肃穆,佛法无边,左为老子,道貌岸然,右为孔子,为人师表。三位祖师同处一室,和平共处。有佛教善良的男女来拜佛许愿,有道教弟子打卦问卜,有儒家徒孙来求金榜题名,大家各敬所尊,互不干涉。自古以来,佛教和道教就有不同的山脉,但这里有一个三教同义的故事。不想成为和尚的儒生不是好道士。这个饶舌的笑话正统地成为这里有趣的传说。
除了被戏称为统战部的三教殿外,还有关帝殿,具有三教合流的特点。这里崇拜的关师傅,不再是著名的大刀关羽武将形象,而是坐在危险中的关圣帝君。在这里,他不仅是儒家推崇的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人,也是佛教中保佑寺院的伽蓝神和道教中伏魔镇邪的天将。
除了建筑特色,让悬空寺出名的宝物也堪有重量。大雄宝殿有三尊脱纱佛像,是镇寺之宝。脱纱塑像因其工艺复杂、成像后轻盈精致而被视为世界雕塑的瑰宝。在中国北方,除悬空寺三世脱纱佛像外,只有北京香山碧云寺和五台山各有一组。从全世界来看,脱纱佛像也非常罕见。日本东京大唐召提寺供奉的鉴真法师脱纱佛像一直被日本政府视为国宝。
1500多年过去了,悬空寺建筑本身留下了更多的悬念。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悬空寺管理办公室的许多工作人员经历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场景。当时是中午1点多,在接待室休息的叙述者突然感到地下剧烈震动,然后外面发出巨大的噪音,这是地震!几乎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向悬崖间的悬空寺。石头不停地从山上滚下来,一片灰色。当时在场的评论员王霞回忆说:心里都提到了嗓子眼,以为悬空寺不见了。当时悬空寺有很多游客,包括一42人的德国队。结果悬空寺毫厘未损的仍挂在半山上,游客除惊吓外毫发未损。
为什么地震引发的悬崖滚石没有撞到悬空寺?是借佛法的力量,还是道教法术的庇护?
事实上,这悬空寺本身的看家能力:它所在的翠屏峰是一个内收的弧形,它的位置恰好是这个弧形最凹的地方,所以从山上滚下来的岩石只会直接从悬空寺前面掉到地上,却碰不到悬空寺的一个角落,这就是悬空寺选址的巧妙之处。
巨石砸不到,那为什么地震本身产生的巨大震动也无能为力?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对悬空寺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发现,不仅悬挂的亭子由木材支撑在悬崖上,而且亭子本身的框架结构也由木梁柱组成,形成梁柱结合榫榫结构。该结构是将一块木头的突出部分插入另一块木头的相同尺寸的孔中。当受到巨大的外力作用时,部件相互移动,可以吸收振动能量,当外力消失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结构特征是悬空寺在历次地震中幸免于难的主要原因。
这样奇险的悬空寺是怎么建成的,距地面80米之高?
根据寺庙石碑的相关记录,当时的工匠首先悬绳作业,打孔岩石,完成整个寺庙梁的布置,然后铺木板作为基础。然后在山脚下制作所需的木制构件,将其运输到山顶,然后用绳子将工人和这些部件放在山腰。在这里,工人们开始把单独的部件组装成亭子。当所有个体建筑完成后,铺设栈道,将单个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悬空寺海蜃楼疑海,鸟道无云。
在晨钟暮鼓中,名叫李白的诗仙曾经站在这里,惊呆了。他可以写很多古老的句子,比如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疑似银河落九天。然而,在这里,他绝对是诗意的。他只捡了一块悬崖石头,用飞笔写下了壮观这个词。之后,他还是想了一会儿,但他最终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只是在壮字的右下角加了一点,然后就走了。与李白相比,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恒山日记》中对悬空寺进行了特写:在西崖中,楼层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
关于悬空寺,浪漫的雅士们留下了太多的墨水,但如果天宫的始作俑者寇谦之和北魏太武帝知道他们最想听到的是清同治时期悬空寺纪念碑中的这句话——不知道的人认为上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