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近70年来,在几代治沙人的保护下,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前的积沙减少了85%左右,受到保护的千年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欣赏。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敦煌研究院沙站工作人员邱飞记得,在建成综合防护网之前,每次遇到沙尘暴,其他人跑进房间,他们都必须鼓起勇气逆行风沙,收集一些重要数据。

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尽最大努力防止文物受到伤害。在莫高窟,邱飞与风沙斗争了17年。他说:我记得有一次严重的沙尘暴。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洞穴顶部的风速每秒28米,树被刮伤并拔出。当时,能见度很低,所有出去收集数据的同事都迷路了。

每天早上,邱飞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莫高窟的屋顶,监控由防沙屏障、沙生植物林带、麦草方格沙屏障固砂和砾石压砂组成的综合防沙系统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近年来,莫高窟的保护利用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相对舒适的旅游、参观和创造环境,而且还减少了沙子控制的工作量。邱飞说。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和邱飞一样,治沙站工作人员李瑞的胸前也挂着一张敦煌文化保护字样的工作卡。每当沙尘暴过后,他都会在莫高窟顶部的风沙防治带上捡起垃圾。他说,每个人都知道千年莫高窟是非常珍贵的,他对莫高窟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和墙上博物馆,东临三危山,西临鸣沙山,位于沙漠的怀抱中。

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副研究员张国斌表示,强烈的沙流沿悬崖排出,使许多洞穴前室或洞穴暴露的壁画被沙子切割、沙子、磨损和腐蚀;严重的沙子堵塞了道路,增加了洞穴顶部的压力,威胁了洞穴的安全。早在第五代,沙子就危及了洞穴的安全。20世纪30年代,敦煌石窟最低层的大部分洞穴都埋在沙子里。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张国斌表示,自1944年莫高窟保护机构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几十次防沙和防沙探索。然而,早年的防沙形势非常严峻。正是常书鸿、段文杰等老前辈坚守沙漠,付出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使莫高窟越来越好。

张国斌告诉中国通讯社,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敦煌研究所还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莫高窟悬崖顶部风沙危害综合防治试验研究,先后在悬崖上进行化学固沙;在悬崖顶部设置A字形尼纶网围栏防沙系统;滴灌技术引入鸣沙山边缘进行生物固砂试验。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红的女儿常沙娜在回忆录中说:我父亲特别努力种树。当我们第一次到达时,整个千佛洞前只有一棵长方形的杨树,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保护石窟、防沙和控制沙子最重要的是种树。我父亲从冬天开始准备春天种树。

莫高窟千年容颜:70年来逆风逐沙减沙患

2008年,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沙防护工程,在原沙防护工程的基础上,增加砾石砾石加砾石铺压,扩大高立式防沙栅栏、麦草方格沙障和植物固沙林带防护。这些防治措施基本形成了工程、植物、化学措施、防沙、固沙、输沙、导沙的综合防护体系。

如今,莫高窟一年四季不再下沙,绿色范围逐渐从最初洞穴前的一小块延伸到北方,越来越多,洞穴前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