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天地间有瓦片,五行相合是我的家。
《周书》载神农作瓦,《礼记》云夏昆吾作瓦,瓦的起源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瓦分阴阳,正面为阳,反面为阴,阴阳相扣,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才是大道。
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祖先用金取土,用水和泥在火中烧结成瓷砖,将瓷砖叠在椽子上,用瓷砖遮住头部,为中国人遮风挡雨。
瓦,阴阳,五行,不仅守护着我们走过千年,也陪伴着我们生老病死。
瓦在,家在。
人有生老病死,瓦有吗?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流离失所时,杜甫住的茅草屋在风雨中飘摇欲倒。漫漫点如麻,一片凄凉。
于是杜甫有了期待: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如山,稳如泰山,不怕风雨的瓦房,才是人民安居立命的家。
有史为鉴。在《清明上河图》中,一段京华烟云飘在瓦上。从远处看,青瓦覆盖的普通家庭不同于琉璃瓦铺成的宫殿,华丽而庄严。只是因为它记录了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带着一丝温暖,流过了沧桑。
瓦房的神奇之处在于,下雨前,屋檐下的柱基先潮湿。古人说:天要雨,柱基润,果然不假。房子一旦老了,就有灵性,能知天地人意。
人们常说瓦通灵,却不知道人有生死,瓦也有。因此,每隔几年,人们就需要去房间捡瓦,人们会选择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用新瓦代替旧瓦。
只是为了让瓦质本洁来还洁去,归于山林,归于天地,归于我们最初的来源。
留不住的瓦房,回不去的家乡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90多万个古村落在10年内消失,平均每天有近300个古村落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瓦房。
每个古村落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是一本厚重的书,但在我们仔细阅读之前,它就消失在城市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生活总是催促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的家乡也是如此。从农村到城市,改造、重建、变革、损失和消亡就像我们安定下来的青瓦房。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它变成了我们的精神故乡。
人们常说,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可瓦房,我不能忘却,不敢忘却,不会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