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熨斗古镇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上。现有的古街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尤其是放弃三尺地,多占一天的吊脚楼。古镇建在山川附近,富水河紧紧环绕。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依然保留着过去宁静、朴素、优雅的风格,颇具小桥、流水、人的诗意。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筒车坝有一个小地叫苟家坝,水田和地坪98亩,地形像旧缝纫用的熨斗。道光二十三年后,筒车坝更名为熨斗坝,后来又称熨斗镇。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光23年7月(公元1823年),洪水飙升,破坏了筒车。有阴阳先生说水火不相容,要防治水患,必须用火镇压。熨斗是火物,红熨斗无疑可以避水驱水,所以镇名更名为熨斗镇。奇怪的是,自从熨斗的名字叫开以来,这个地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老百姓安居乐业,大自然风调雨顺,熨斗镇一直叫到现在。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熨斗古镇有1400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驿站古镇,属子午古道的分支。熨斗古镇现存的古街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尤其是喀斯特溶洞上的地貌,以及让三尺地,多占一天的吊脚楼。古镇依山傍水而建,站在镇外,远望远方,可见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叠,错落有致。富水河紧紧地环绕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古镇处处有宁静之美,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古镇街道是用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的店铺层出不穷,过去商家云集,商贸繁荣时有十几个老字号,名播川陕湖广。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著名的古镇之一,40分钟就能到达西乡县高川,大部分时间就能出陕入川。据祖居熨斗镇的老人说,解放前,镇下街道上有一扇门,门额上写着川楚通道四个有力的大字,签名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四川和陕西的商人聚集在熨斗街隆,古剧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让人流连忘返。铁街上有十几个百年老字号,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义顺和、金盛堂、义顺鑫、德茂鸿、昆泰丰、长兴久、荣寿堂等。这些老字号大多是药店和酒店,生意兴隆。据70多岁的吴明森说,他的祖先开了一家旅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记得每天晚上至少有十几个马帮住在他家里,包括四川商人和汉中商人。当时有一首民谣叫白龙下川,黄龙入陕。白龙指棉花,黄龙指黄纸。也就是说,陕西的棉花是通过熨斗镇运到四川的,四川的黄表纸和盐是运到陕西的,这说明熨斗镇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务旅游要道。西河镇(现名)距熨斗镇15公里,位于汉江边,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这里成立了魏宁县,古称小汉口。早年,四川和陕西的商人赶着马帮通过熨斗镇将货物运到喜河码头,然后装船到汉口。同时,马帮将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运回四川、汉中西乡、镇巴、洋县等地。

解放后,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繁华了几千年的川楚古道沉默了。现在,当你来到熨斗镇时,千年古镇的风格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门面、古剧院、关帝庙、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已成为见证熨斗古镇兴衰历史的文物古迹。随着燕子洞景区的开放,熨斗古镇也将向游客展示其简单沧桑的魅力,让人们品味和追求喧嚣和繁荣。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

熨斗古镇-千年历史,不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