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醉温之意不在酒的山水之乐。在古代,作为天之骄子,坐在江山上的皇帝当然也想把水秀山的奇迹收拾在包里,于是就有了一个皇家园林,模仿世界各地著名的川景。
历代皇帝都在首都周围设立了几个花园,供他们进行各种活动,如日常生活、骑马(狩猎)、观奇、宴会、祭祀、召开大臣、举行朝会等。这些花园规模很大,公园里有许多离开宫殿和其他设施,所以它的性质不仅是一个休息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多用途的综合体,从西汉的上林花园到清朝的圆明花园和颐和园。
明代帝园不发达,这可能与朱元璋的祖训有关。朱元璋规定,凡诸宫,不得有离别宫殿、台榭游玩的地方(大明会典)。他也没有在南京建花园。永乐时明成祖朱棣以元太液池为西苑,纯属旧园,无任何兴作。他还警告孙朱瞻基(宣宗)要以元朝的奢侈为戒。当时北京东苑和南苑只供骑射和狩猎。宣德后来逐渐兴作起来,到嘉靖达到了极盛。但总的来说,与唐宋相比,明朝帝园的数量和规模微不足道。
清朝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清朝花园的繁荣可以使汉朝上的花园、唐御花园和宋根岳相形见绌。自康熙平定国内抵抗,政局相对稳定以来,从北京香山宫、静明花园、长春花园到承德夏季别墅,项目层出不穷。家庭成员也有更多的花园。
乾隆是清代园林兴作的旺盛时期。陶醉于娱乐的弘历六次游览江南,模仿北京和承德的夏季别墅,并在圆明园东侧建造了长春和伊春两个花园。其中,长春花园还有一个欧洲花园,包括巴洛克宫殿、喷泉和规则的植物布局。瓮山前湖结合改造,成为城市供水的蓄水库,建成了大型园林清邑园(光绪室改名颐和园)。因此,在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万泉两水系为主体的园区。
清代帝园的内涵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活和朝见的宫殿;另一部分是娱乐园林。宫殿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供交通和使用。花园部分在后面,就像后面的花园一样。承德避暑胜地、圆明园、颐和园等一般都是这样布置的。皇帝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住在花园里,只有冬季祭祀和重大仪式回到城市宫殿,花园实际上成为清朝皇帝的主要居住地,从康熙到咸丰,除了乾隆,其他皇帝死在花园里,所以花园的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明朝。
清代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于园。根据各公园的地形特点,将整个公园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区域布置各种有趣的景点和公园公园。例如,静明公园有32个场景,夏季别墅有康熙36个场景和乾隆36个场景,圆明公园有40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些场景的标题。事实上,这种方法是从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景区的理景方法中采用的。因此,祖国各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美景,是清园园林景观创作的源泉。
由于其政治和生活要求,帝王园林产生了与一般宫廷建筑不同的特定建筑布局和形式。宫廷建筑极其严肃隆重:轴线对称,崇台君宇,琉璃彩画,高脊重吻。园林建筑除用的部分,园林建筑更加活泼随意布置,让人感切轻松。建筑风格变化很大,与地形紧密结合。建筑体积比较小,屋顶多为灰瓦卷棚顶,往往不需要斗拱,装修简单轻便,或者不需要彩画,也比较简单优雅。
然而,与官僚地主的私人花园相比,皇家花园宏伟壮丽。大部件的比例基本上是官方做法。花园里经常布置寺庙,成为承德避暑胜地、颐和园、圆明园等重要景点或构图中心。
园林中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石材堆叠技术,但园林面积很大,不可能依靠石山作为园林的主要景观,只能在一些园林的小范围内,在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土壤形成山脉和沟壑的地形起伏,然后适当地与真正的山相结合。这也不同于私人花园。
至于花卉和树木的种植,由于园林规模大,大多是群体种植或森林布局,不同于私人园林,主要是单一的欣赏。由于园林规模大,根据自然景观改造,园林巧妙利用地形,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形成各自的特色,如圆明园利用西山泉造成许多水景;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形成主要景观;避暑胜地擅长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