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鸱吻,是古代大型建筑正脊两端的饰物。鸱吻又叫螭吻,所谓龙生九子,鸱吻是其中之一,而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寓意。

早期鸱吻的形式是类似鱼尾巴的形式,那时它的名称叫“鸱尾”。据考证,鸱尾是在晋代以后出现的。南北朝时期,鸱尾形象在云冈龙门石刻中多见,许多文献资料上也有关于鸱尾的记载。晚唐以后,鸱尾由原来的鱼尾演变成了兽头形,其尾巴比较短,张大口,正吞着屋脊,尾部卷起上翘,因此这时的名称也由鸱尾改变为鸱吻或叫吻兽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总之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除了鸱吻的名称有所不同外,它的造型也有所区别,也就是说鸱吻的形式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汉代石屋石阙和明器等上的屋脊是用筒瓦垒砌而成的。屋脊两端向上隆起,形状很像后来鱼尾形状的鸱尾。比如南北朝时地面上的陵墓建筑,屋脊上鸱尾的尾身竖直、尾尖向内卷曲,外部又雕刻鳍纹形象,已成为较正规的鸱尾形状。晚唐以后,鸱尾形象演变成兽头形,还发展成了使用涂釉的大型瓦件来制作。我们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亦有出土一件黄釉鸱吻,虽为残件,但其表面覆有鱼身、鸟羽、凤尾、龙爪,底部刻云气纹,通体施黄釉,光彩夺目,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详见下图: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宋代以后,鸱吻的造型都仿效唐代的做法,采用了兽头形。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

到了明清时期,鸱吻的造型也逐渐变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龙头型,具体形象是龙头双眼瞪目,张着大口,吞着正脊,上部向内弯曲后又向下卷曲,而且鸱吻上还雕刻出龙鳞,栩栩如生。

浅谈鸱吻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