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斗拱,又称斗拱、斗科、塔、铺装等,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独特结构。在柱顶、前额和屋檐檩条或框架之间,弓的承重结构被称为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木块被称为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斗拱的例子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中。以下是中国古建筑中几个特殊的斗拱!

1.造头绞项

最大的特点是简单,不跳。

头绞项是一种特殊的柱梁组合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斗拱),。具体做法是将内部伸出的梁端切成挑尖梁头或耍头或昂的形式,直接与泥道支架交叉在柱顶的鱼斗上。将两个散斗和一个齐心斗放在泥道支架上(类似于清一斗三升),然后直接承担撩檐、檐檩等。这种形式出现较早,出现在唐宋前,宋元后基本没有出现。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2、斗口跳

最早的悬山顶木建筑,五代,斗口跳跃特殊,内置实拍托架,上承华托架和泥道托架。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3、单斗只替

是最简单的斗拱,在柱头的斗斗上加一替木来承梁或梁。如果是补间斗拱,也要用一个大斗。目前遗存极为罕见。例如,只有在大雁塔门楣石线的刻图(唐)中,而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小殿斗拱是最早的实物遗迹。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4、斜栱

支架是一种水平放置的构件。一般沿深度方向水平放置(如华宝)或沿宽度方向水平放置,如令牌、泥板支架、瓜子支架、慢支架等。斜支架是一种既不沿深度方向也不沿宽度方向水平放置的支架,大多与宽度方向相同°或60°。初期斜拱内外多对称,受力平衡,后期斜拱内外不对称(和斗拱跳一样)多为外多内少。同时,从(辽金时期)结构件逐渐演变为(明清时期)装饰件。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斜拱,作为古代木结构铺设的一个构件,从未给出过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在《建筑法》中提及。但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实物却经常出现。斜拱是指铺设中的一些拱门是水平斜置的,即与建筑物的宽度和深度非90°角度的拱门,多为45°或60°。斜拱始于宋,鼎盛于辽金,金后衰落,逐渐消亡于清。在现有实物中,辽金时期是斜支架出现最频繁、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时期,比宋朝出现的时期多。因此,它通常被称为斜支架和辽金斜支架。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宋)辽金斜支架。

(宋)辽金斜拱名称形成的原因:在中国现有的木结构建筑中,斜拱1。第一个出现在拐角处的例子是蓟县独乐寺观音亭,建于辽统和两年(公元984年);2、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建于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3、柱头铺设的第一个例子是正定龙兴寺摩尼寺,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其中,斜拱(确切地说,这里是角华拱)最早出现在辽间是辽朝。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出现时间稍长,是真正意义上斜拱的最早例子。虽然宋代龙兴寺是时代中最新的,但摩尼寺在角落、柱头和补间铺设中都有斜拱,因此最具代表性。

古建筑材料中几种特殊的斗拱知识

基于实际调查和综合判断,久而久之形成了(宋)辽金斜拱的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更早的例子。我们基本上可以宋辽以前没有斜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