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建筑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以佛教为主的藏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藏族人相信佛教,大多数家庭都有孩子和尚。宗教信仰高于一切,寺庙当然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寺庙建筑是西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拉萨的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则的扎布仑布寺、江孜的白居寺都是西藏著名的寺庙。
西藏建筑,其寺庙建筑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集中了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精髓,是西藏建筑的珍贵瑰宝。它的寺庙也被分配,被称为格鲁派,通常被称为黄色教育。它的寺庙通常有几个“仓库”、由佛殿、灵塔殿、拉章、印经院、康参(喇嘛住宅)等组成的建筑群。
扎仓相当于学院。大寺庙里有三四个扎仓。每个扎仓都是一座独立的建筑。扎仓建筑的走廊、经堂、佛堂在外观上形成了从低到高的层叠形象,内部形成了从开朗到深邃的渐进空间序列。
“措钦”是大经堂,是寺庙里所有或大多数喇嘛集中念经和聚会的宫殿。一般来说,它的体积相对较大。沿外墙形成夹墙形式的转经道,供信徒围绕经堂转经。有些寺庙不是单独建造错钦,而是利用某个仓库的经堂作为措钦大厅。
“佛殿”是供奉佛像的独立殿堂,平面略呈方形,一般高两层,有的高达四五层。它增加了承载力,以支撑巨大的佛像。周围是大门、同墙、毛毛轮廊等。
“灵塔殿”是供奉灵塔的专门殿堂。灵塔采用金银制成,镶嵌珍珠宝石,工艺精湛。历代法台和活佛骨灰都藏在塔里。
“拉章”是寺庙里最高的活佛大厦。活佛藏语叫“珠古”。它通过“灵通转世”成为一个地区的宗教领袖。它也是领主,生活非常富裕。当然,大厦也很精致,包括特殊的经典大厅、办公室、客厅、日常生活用房和各种辅助用房,形成自己的独立庭院。
“康参”是寺庙里为数不多的普通僧侣之一的集体宿舍。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康参的建筑质量简单,但数量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僧侣来自不同地区,它们被分为许多大庭院,供应和管理寺庙。
“佛塔”也被称为灵塔,也被称为喇嘛塔,类型塔仿佛印度的边坡,大塔作为宗教纪念品建在露天场地,常见的是几个小塔组合,如八列像佛八功德,沿着主要道路两侧或一侧连续排列作为寺庙建筑素描。
“展佛台”是宗教节日悬挂几十米长宽的巨型唐卡的地方,一般分别设置在寺庙的最高处,有的利用主厅正面的高台或山坡上凿出的陡峭岩石表面。
灵塔也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寺庙建筑。灵塔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从塔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佛塔、殊胜塔、肉体灵塔和舍利骨灰塔。灵塔的建筑材料可分为泥塔、石塔、玉塔、银塔、金塔等。从排列上分为字塔、群塔等。
灵塔,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唐清建筑的艺术特色和整个佛教灵塔的建筑形式,内部按佛教密宗建造。殿顶覆盖着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金光闪闪,雄伟壮丽。灵塔一般由花岗岩砌成,大部分为金包裹。灵塔四周镶嵌宝石袋。塔顶镶嵌金箔、钻石、玛瑙、松耳石、珊瑚、翡翠、琥珀等贴面,营造出一个辉煌壮丽的佛教世界。
灵塔是西藏寺庙建筑的纪念建筑,纪念佛陀,崇拜活佛灵骨。西藏人称之为“觉丹”,起源于原始的“但优雅”,即对土石堆的崇拜。未来,随着佛教文化的交流,受尼泊尔“奇白”的影响,形成了一座熟悉的藏式塔。塔是用石头砌成的,也是用金属制成的。灵塔由塔、塔瓶、塔顶、伞盖和宝顶组成。
目前保存完好的灵塔有江孜白居寺的万佛塔,高5层,4面12角,塔心土筑,周围有108间和76间壁龛,都有佛像和壁画。据说佛像有10万尊,所以被称为“十万佛塔”。塔面粉白色,门饰、檐口、斗拱、红、黄、蓝、绿原色彩绘。仰莲过渡在方形塔体和圆锥形13层之间,塔顶伞盖和宝顶镀金,在蓝天和阳光的衬托下令人眼花缭乱。
灵塔也是供奉寺院历代主持活佛或法师尸骨的地方。几座著名的寺庙都建有几座灵塔。
十世班禅灵塔的建筑风格与五至九世班禅宗的建筑风格非常相似。除了传统的藏传佛教寺庙建设形式外,它还融合了大陆传统宫殿建筑的一些特点。灵塔寺庙总建筑面积1933m2,寺庙高度33.17米,墙厚1米。其他雕刻饰品、藏画、墙壁、门窗都采用传统工艺,金顶、飞檐保留了唐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十世班禅灵塔是后藏历史上第一座金灵塔。灵塔采用长颈、圆瓶肚、方底座的“欧久”形状,美观庄重,富贵华丽,成为众多著名的活佛后塔埋葬模式。十世班禅灵塔,塔高11.52m。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时期的一位高僧早年参照印度佛塔风格设计了“欧久”形状灵塔。灵塔全部用金包裹,塔瓶分为底、中、上三层。
纵观藏传佛教灵塔,每一座都是藏传佛教经典艺术的传承,都是一件无价的历史文物。
除上述建筑外,大型寺庙还设有印经院和辩经场。前者是一个出版和印刷佛经的大型车间。后者作为僧侣们在户外聚会和辩论佛经意义的场所,成排种植柏树和榆树,辅以红白桃树和山丁子,在大片阴凉处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相当于寺庙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