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昂脱胎于櫼,约是从商、周大叉手屋架蜕变而来;进一步追溯其根源,应发生于半穴居和干阑棚架的长椽。

大约在秦汉时期,抬屋梁架逐渐成熟,原来的大叉手屋架作为一种有效的承檐结构而被保留下来,或名之为“櫼”。从汉赋来看,至迟东汉时已有了“昂”的名称。“昂”者,“扬”也,它虽然是斜下的构件,但却起着托起屋檐的作用,其受力情况一如杠杆。有的栱臂两端受力的情况也略如杠杆,但是昂这个斜下安装的杆件却另有特殊的功能。出跳的栱臂必需抬高檐口,才能使檐口挑远,而昂与此不同,它可使檐口标高保持原位的情况下而加大出檐。正是由于昂具有一般斗栱所起不了的特殊作用,所以昂不但未因斗栱的出现而被淘汰,反而有所发展,直至参加到斗栱组合当中去。

原始长椽发展成昂

至迟在东汉时期,昂已经和横栱组合使用了。早期的昂只是一条细长的圆木条或枋木,它需要在斜下的前端加以垫块,才能更高地拾起檐口。东汉陶制建筑模型表示的就是在昂的前端加上一个栾,以承托檐口的。山西赵城广胜寺大殿所使用的形制古朴的昂,略相当于东汉昂的发展阶段。

昂的进一步发展,是更加紧密地组织到斗栱当中。昂的杆件早期较长,上端大约是压在脊檬之下的;在大跨度宫殿中,可能是压在相当于晚期金步构架诸如檩、枋等下部。进而缩短杆件则尾端压在就近的梁、檩之下。晚期的溜金斗栱,更多地保持了昂的本色,这可以说是一种以昂为主体的承檐结构,斗栱在这里起着次要的作用。溜金斗栱是櫼的直系发展,是研究昂的历史的重要材料。至于清代的昂只保持斜下的昂嘴,实际已成为一种装饰了。

山西赵城广胜寺大殿上山面剖图

昂在宋《营造法式》中,“昂”包括上昂和下昂,通常所称“昂”,特指下昂。《清式营造则例》中称昂是“斗栱上在前后中线上,向前后伸出,前端有尖向下斜垂之材。”用在转角铺作的“昂”,则有由昂、角昂之称,按其做法,可分为真昂和假昂。现存“昂”的主要形式,有批竹昂、琴面昂、龙头昂、象鼻昂等。关于“昂”的产生,说法不一,主要有挑斡之说、上昂之说、大椽之说等。

本文介绍几个有关昂常见称谓介绍。

真昂

“真昂”泛指通常所说的早期的下昂,即凡斜向直达室内梁架,并起结构作用的昂,则称之为“真昂”,但上昂也属“真昂”之类。“真昂”出现前,使用华栱出跳加深出檐,但华栱的里外出跳过多,则导致檐口太高。“真昂”的使用,一方面在取得均等出跳的同时,又降低了出跳的高度,也解决了华栱与室内屋面的矛盾。自唐以来一直到元初,“真昂”是斗栱中昂件唯一构造形式(相对假昂而言),现存元以前古建筑,“真昂”的使用情况,按出跳分类,大致有头跳昂、二跳昂、间隔昂、重跳昂等。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唐代建筑佛光寺殿前屋檐下斗栱

假昂

即相对于真昂而言的昂,“假昂”之后尾演变为斗栱铺作部分,已不具真昂的结构作用,而重在表现装饰效果。在宋《营造法式》中有一种名为插昂的构件,插昂又名挣昂、矮昂等,插昂从外观看,与真昂一样,但它是“插入”粱栿下面,一般只用于四铺作斗栱,昂身不超过柱心,说明宋代可能已有“假昂”的使用。插昂是假昂的过渡形式。元代中期至明清时期,“假昂”则被广泛采用,其形制改“插入”为整体制作,昂头保留真昂造型,昂身起华栱作用。“假昂”的使用表明古代匠人,由重在昂的结构作用向重在装饰效果的认识的转变,也是导致斗栱出踩增多的原因之一。

假昂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下昂

为外檐斜向受弯构件。宋《营造法式》称“昂”,又名“飞昂”、“英昂”、“斜脚”等,《义训》称:“今谓之下者,以昂尖下指故也。”明清时直接称“昂”。“下昂”的作用是延长铺作的长度,同时降低出跳的高度,加长建筑的出檐,平衡斗栱与屋内梁架重量。“下昂”始于唐初,以后各代沿用不辍。“下昂”有真昂与假昂之分。关于“下昂”产生的原因,尚无定论,主要观点:一、来源于上昂,上昂较“下昂”出现得早,汉代建筑图像资料可为佐证;二、脱胎于挑斡构件,认为“下昂”是挑斡后尾演变而来;三、由杠杆派生,杠杆的稳定性,解决了多达七八铺作的出跳问题。“下昂”的不同形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特征。

下昂

上昂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大多位于斗栱里跳铺作。宋《营造法式》从结构上进行了定义:“其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现存构件在北方建筑中,十分罕见,故清工部《工程做法》未将此昂录入。可知遗例仅在浙江金华天宁寺、江苏苏州玄妙观等处发现,为宋元时期遗构。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上昂”应当早于下昂出现,汉《景福殿赋》:“柳鸟踊,”柳即昂,《说文》:“柳,马柱也。”用在檐下为支顶构件,汉明器就有此物,不过当时用于外檐。“上昂”的作用,是将短距离出跳内的檐部挑得更高。虽然与南方建筑的挑斡相似,但“上昂”绝非来源于此,它是古老的构件。

上昂

斜昂

清式建筑称谓。因其处于角科斗栱内,与90°翘栱呈45°度斜置相交,故曰“斜昂”。在形制上,与其他昂无异,但做法和结构上略有不同,如普通下昂由斗口伸出,而“斜昂”则由无斗口的贴耳升承托,其规格尺寸也大于普通下昂。根据“斜昂”的出踩位置,可分为位于三踩的斜头昂、位于五踩的斜二昂等。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角昂

宋式建筑大木作昂件称谓,因其处于转角铺作,故曰“角昂”。根据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图样,“角昂”与相邻构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单角昂上坐由昂下承以角栱和重角昂上坐由昂下承以角栱两种形式。“角昂”因其位于45°方向,其长度应按照斜长做法制作。

角昂斜昂在斗栱中

插昂

昂——出跳承重的“飞鸟”

又称“挣昂”、“矮昂”,属于假昂的一种过渡做法,出现于宋式建筑中,金元明清建筑均有使用,宋《营造法式》亦有记载。“插昂”与普通昂的区别,是此件的昂身长度不及真昂或假昂,在铺作中不超过柱头中心,即“长斜随跳”。

插昂

中国传统建筑中每个构件都有其精准的计算,且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小小的构件,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