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说到亭子,人们会立刻想到滕王阁、以海市蜃楼奇观闻名的蓬莱阁、以藏书文化闻名的天一阁、“天南奇观”真武阁、“云外天香”佛香阁、中南海紫光阁等阁楼瑰宝。的确,古代阁楼如亭之灵动,如塔之高秀,造型丰富,多栖于都市,流传下来的可谓灿如星辰。然而,有一种亭子不仅存在于城市中,而且在农村地区“成长”得更广泛。它们规模小,位于村头,是农村重要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它们是辽州古阁。

说到辽州,首先要明确辽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位于山西中东部的古辽州。辽州始于隋开皇16年(596年),隋末废州。辽州在唐初复置,辽山县(今左权县)移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辽山县废弃,并入辽州,晋升为直隶州,辖榆社、和顺二县。山西左权县、榆社县、和顺县是辽州所辖的三个县,它们一直像三兄弟一样团结在一起,紧密相连。

左权县上丰后村古阁

辽州三县总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广,但生活环境并不理想。清《辽州志》载:“太行绝顶,漳水发源。谈险阻者,龙门,彭蠡也不过也。山多,耕凿之田少,水涨则漂荒。贫瘠的土贫民,不堪命。与东邻河北平原、西邻汾河谷川、南邻上党盆地相比,辽州人民生活条件恶劣。但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辽州先民依然苦苦挣扎,在这里开山种地,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聚落。

古代北方多征战。辽州的山区小县虽然不富裕,但地广人稀,重山重叠,幽深的太行山是最稳定的栖息地。一旦发生战争,山西、河北、河南等平川河谷的大量流民将迁往辽州。几千年来,辽州先民与各地流民不断融合,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数百个村落。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终于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辽州文化。

随着岁月的流逝,辽州文化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辽州村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依山而建的村庄里,常常有古阁站在村头,古树衬在旁边,进村就能看到砖石民居四处坐落,还有古井、戏台、祠堂等公共建筑。在这些建筑中,古阁自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个村庄的门面标志。古阁的上层是传统的阁楼,下层有拱门洞供人畜通行,外形类似城市的城门楼,既美观又实用。

说到古阁,不妨说说阁的起源。阁楼建筑起源于中国独特的高台建筑,主要具有狭长高挑的外观特征,并建造了重型房屋(至少有两层)。阁楼,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多为单间房,并配有平台,通常在平台周围设置格栅或栏杆走廊,供远眺、娱乐。建筑的形状来自阁楼,是指没有平台的两层以上的建筑。由于阁楼与楼有许多相似之处,后来人们习惯将阁楼与楼并称为“阁楼”或“楼阁”。许多古城门楼实际上是阁楼,但由于其形状与建筑相似,因此也被称为“门楼”或“城门楼”。辽州古城西楼大概就是这样。当然,在农村地区,人们仍然称之为“阁儿”,口头上称之为“阁儿”,儿化音立刻将阁儿小化,言下之意是它的规模较小。

辽州村广泛传播的古阁虽小,但形制俱全,承担着村标、祭祀、保佑村民等多重功能。当你离开城堡时,你会离开村庄,或者在地上工作,或者寻找你的梦想;当你进入城堡时,你会回到村子里,过上轻松的生活,休息一下。几千年来,古阁与村里的古井、古寺庙、古戏台、古祠堂、古道、古宅、古墙一样,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辽州人度过沧桑。

左权县坐岩口村

辽州古阁:从当地到朴素的材料道路

林徽因说:“在优惠券上建造建筑是山西的一个特点。”事实上,在山西,来自穴位的优惠券砌筑方法广泛应用于住宅、寺庙等建筑,具有自身的特点。当然,这必然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有关。辽州的太行腹地大多是石山,最重要的是石头。辽州的祖先用当地的材料和石头建造房屋有着悠久的历史。

辽州古阁,规模小,形状简单,一般以条石为基础筑墙,以片石铺顶,常采用石块发券,自成体系。比如和顺县回黄村的古阁,都是用大块青石筑阁基,用大型弧形青石条发券,气势十足;左权县西乡江家庄村的观音堂(因为阁上有观音堂,有些地方称阁为“堂堂”),由干卡红石砌成,具有粗糙的美感;左权县北乡因土多,建的古阁多为土石结构。当然,以木材为建筑材料的阁儿也很少。例如,左权县现存的苏城村三通西阁和石匣村张家堂就是木阁。

辽州古阁多为两至三层,下层通常高两米以上。优惠券下的门洞可供人畜交流;上层建造房屋供观音皇后、真武大帝、关师傅或其他民间神灵使用。也许受当地条件的限制,上屋即使是为了神灵,也不追求奢华。然而,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简单地认识到,只要心中有神,神就不会对崇拜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该表现的时候还是会表现出来。传统古阁的造型与普通民居风格一致,多采用硬山式屋顶,且多无飞檐廊柱。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古村落有飞檐,简约朴素。

装饰在和顺县古建筑上的吉祥图案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然而,对于古阁的建设,虽然设施受经济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以简单为主,但辽州人在文化配置上却用心思。例如,和顺县许村南阁以青石砌基,灰砖发券,整洁美观。另一个例子是,南阁朝南供奉真武,门洞上镶嵌着“迎祥”的砖雕门匾;朝北供奉观音像,门洞上镶嵌着“接福”的砖雕门匾,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和顺县回黄村南阁券洞上方中央石匾刻有“仁里风高”字样,嘉阳回黄村人的善良仁义;旁边建筑门楼上的阳雕石匾“山秀生辉”,展现回黄村的美景。另一个例子是,左权县土棚村古阁的门头直接镶嵌着刻有村名“土棚”的门匾,提醒游客进入土棚村。当然,为了便于识别,人们通常会给阁儿起个特别的名字。辽州人在给阁儿起名时很讲究。按照习俗,阁儿大多被称为东阁、西阁、南阁、北阁。同时,人们也希望给阁儿起一个优雅的名字,给它一个美丽的寓意,比如和顺县温源村的勤奋阁、会里村的瑞临阁、陈家庄村的福庆阁、左权县蟾蜍滩村的淳化阁、骆驼村的芙蓉阁、尹家庄村的祥符阁、榆社县讲堂村的训练阁(真武阁)等。这些传统村落,有的在门头镶嵌牌匾,如左权县殷家庄村祥符阁;有的在阁楼上挂牌匾,如和顺县温源村锁云楼。

此外,古阁对联和勒石碑文。这些对联和碑文通常是由当地著名的文人作文和写作的。因此,对联和碑文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书法水平。例如,左权县漳草村西阁石刻对联“金神开明路胥一世登上西湖六月景,宝筏渡迷津津尽力,四民共游南海三春美”,文学造诣和书法水平令人惊叹。有条件的辽州古阁还将装饰雕刻、绘画作品,使其尽可能美观。比如和顺县温源村锁云楼上装饰的牛腿木雕和屋檐上的脊兽,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左权县漳草村观音阁梁上装饰着汉纹锦彩绘,描绘精美,一团锦绣;和顺县龙峪村观音阁三面墙上画着壁画,线条优雅,画面优雅。

左权县下庄村老街

在中国古代社会,土木工程的建设是工匠们所做的。但遗憾的是,在现存的古建筑中,很多人因为缺乏记录而无法知道自己的建造者是谁,只有少数建造者因为某些机会而被记录下来。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辽州古阁木结构、碑刻上都能看到木匠、石匠、泥瓦匠、画家、铁匠等工匠的名字。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木梁上,刻在石碑上,既记录了历史,又留下了建造者的真实名字。比如榆社县北翟管村观音阁木梁上发现了建筑商的名字和修缮时间。另一个例子是,左权县禅房村关帝庙(民国时期,禅房村移东堂阁的关帝到平安桥修建关帝庙)旁平安桥东西两侧的挡板上刻有“杨进斧”和“杨昆制”字样,清晰可见。这些建筑工匠大多是辽州本地人,当然也有少数是外国工匠。据当地人介绍,河南林县(今林州)的工匠们在左权县下庄、清河店等村留下了一些古建筑。

纵观全球,还可以发现辽州工匠一般都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从左权县古代碑刻的签名可以看出,从明朝到清中期,石匠建筑业有崔家、黄章里(今黄张)杨家、宋家庄宋家等祖传工匠。例如,从左权县禅房村关帝庙旁平安桥碑刻所记杨金斧、杨昆等18位杨姓石匠可以看出,这座碑是由“杨家匠”建造的。当然,这是在石碑和碑文上留下的名字,可以让后人知道。有些人没有留下任何相关记录,所以人们不知道谁是建筑工匠,只能默默地欣赏他们留下的作品。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看看辽州古阁的风格

辽州古阁作为划分边界的标志,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辽州城的西楼。西楼是什么样子的?宋树元先生曾在《老辽阳·辽城古迹》中描述:

在西关前街西端,有一个洞门高阁,下通进出西关大道。洞门两侧有一对大石狮,负子,踏球,守护崇高的建筑。面对水磨砖的大影子墙,保护关头,不暴露风水。大道绕过影子墙不远是西关坡,穿过“金桥”,越过沙河口,是“州八路”的起点,以西楼为主体的成套规格,展现了辽阳古县的优雅风度和精神。

西楼位于西关崖头,建在高墩台圈的门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创造的。双层楼阁上高耸的屋顶,野兽跑脊,四角飞檐。四廊的柱子,雕刻的栏杆和建筑物,翼然凌风,有腾蛟起凤的趋势。在大楼的中间屏幕上,向外塑造玄天真武帝,向内塑造观世音菩萨,两神相背,各受香烟。

每当夕阳西下时,整个城市都不见太阳了。这座建筑是独一无二的。余晖夕阳,金光闪烁,格外壮丽。从栏杆上看,夕阳映出,远近人眼。然而,看到山川环抱,比家里的鳞烟还要多。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天章云焕,地色壮丽,景色奇妙。它被推为辽阳八大景点之一,被称为“西楼反射”。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歌吟诵西楼。明代辽州知州钟武瑞在《西楼返照》中咏叹道:“林疏夕山孤城,鸟渡村春半壁明……谁倾倒西北流残照,想问桑榆思转盈。清代辽州知州徐三俊有诗说:“萧寺遥临漳水流,水波倒影夕阳秋。眼前有一幅王维画,对西风赵倚楼微笑。然而,最让作者感叹的是辽州人赵鹤写的《远眺西楼》:“东风回首思悠悠,听樵歌和牧讴。落日山川迷北郭,野烟跟踪西楼。五陵豪俊终幽梦,三晋衣冠尽古丘。这里经历了多少事,漳水每年都在东流。“一首诗描写了辽州人对西楼的悠闲感情和无限依恋,令人振奋。显然,西楼已经成为辽州人的重要精神地标。

左权县沐池村后阁

当然,广泛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古阁是农村地区的独特地标。它是一个村庄的象征,是所有村民的精神寄托。

全世界都爱自己的村庄美。自然,他们希望村里的阁楼高高地筑起来,以壮观的眼光;然而,由于物力、财力和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辽州阁儿追求小而宜。当然,虽然辽州阁儿很小,但在形状上,有各种各样的拱券、斗拱、飞檐、围廊、雕像、绘画、壁画、对联和勒石。这些“文中文气”的阁儿位于村头,日夜守护着村庄,给人们带来好运。

辽州古阁站在村头,人们可以爬得很远,居高临下。辽州古阁虽然大部分不承担防御功能,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和顺县龙峪村观音阁在村外券洞上镶有牌匾——“两邑一锁”,一个“锁”字表达了“一夫当关,万夫不开”的意思,似乎提醒人们,这是和顺与昔阳两县交界处,难免会有盗贼,必须严格防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权县突堤村观音阁位于山口,是为人创造理想城堡的地方。据《创建碑记:增建建筑和金菩萨碑》记载:“坐落如盘龙回首,后枕远岗,前吞长涧,以锁钥一村之风。“这里强调了突堤村的地形优势:位于太行腹地,背靠太行山,面对漳河,在山口设置观音阁作为防御,可以保护村庄像金汤。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另一个例子是,左权县羊角村东阁、西阁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安装了大门。据说,辽州最富有的侯天麟家族住在羊角村。这个地方靠近黄泽关,经常有盗贼出没。夜间,侯家人将关上阁门,为防匪患,封闭整个村庄。如今,原来的门轴装置仍然可以在羊角村的东阁和西阁看到。当然,散落在农村的辽州古阁大多只有门洞,没有门扇,没有墙壁接合,所以没有封闭功能。因此,有阁的村庄也是开放的。

辽州古阁楼不仅是一个村庄的正面地标,也是一个村庄的精神地标。它划分边界,保护一个村庄,在有形和无形中扮演“保护神”的角色。无论风雨,它都保护着村庄的安全和吉祥。这就是辽州古阁的性格。

记忆:辽州古阁遗存:辽州古阁遗存

在山西,有一种民间说法:有两个阁儿是一个村庄,有一个阁儿是半个村庄。没有阁儿的是别墅的窝铺。事实上,在古辽州,如果有村庄,可能就没有阁儿。建造阁儿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大多数村庄都需要全村的力量才能建成。当然,虽然有些村庄有实力,但地形不一定适合建造,所以没有阁儿。

一般来说,一个村庄建了多少个亭子?除了当地村庄的经济状况外,主要取决于村庄的环境和交通状况。在单向交通的村庄里建一个亭子就足够了;在双向或多向交通的村庄里,有可能建造两个或多个亭子。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大多数村庄建在山上,三面环山。村前有河流或通往村外的道路。这样的村庄可以建一个亭子。例如,左权县上丰后村只在村口建了一个观音亭。坐在北面朝南。当你进入亭子时,你进入了村庄。当你出去的时候,你是主要的交通道路。像这样的亭子是一扇门,一个地标,一个就足够了。

其他村庄建在开放式山沟上,南北的人可以穿过村庄。如果这样的村庄有第一个尾巴,就必须建两个亭子。例如,左权县石暴村深山来往要道,村庄虽小,但建有一南一北两座阁儿。还有左权县羊角村、清河店村、前龙村、石灰窑村、扶峪村、和顺县南李阳村、阔地村、玉女村等。,现在还有两个亭子。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村庄往往位于主要的交通道路上,人来人往,经济自然繁荣,村民有经济实力,也有条件在村庄两端建造两个亭子。

村里有三个以上的阁儿吗?当然有。榆社县讲堂村有三个阁儿。左权县连壁村也有三个阁儿,除村两头的阁儿外,村中间还有一个阁儿,阁儿上层是戏台。可见中间的阁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阁儿,而是主要用于唱戏表演。另一个例子是左权县麻田村分布着东、南、西、北四个阁儿。它的南、北、东都是交通要冲,所以在各个方向都建了一个阁儿。但是村西临清漳河,为什么还要建阁儿呢?有人说可以用来观河,也可以考虑风水,避免冲煞。由此可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一个村庄建几座阁儿,就完全可以势而为。

榆社县讲堂村真武阁旧影

哪个村庄是阁儿最多的?已知的是左权县最大的村庄寒王村,曾有五座古阁。寒王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商贸云集,物富民康,为阁楼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横向主街的最西端是牛王阁,最东端是老爷阁(即关公阁,倒塌后改造成牌坊)。南北主街最南端是三官阁,供火神,人们称之为“火神阁”。从三官阁到北约200米,有白衣阁(观音阁)。河神阁建在南北向主街西侧的另一条巷口,朝向枯河的方向。这五个阁儿各守一方,各执其能,各得其所。

山西古阁建筑-6000里辽州古阁遗珍

纵观辽州,一座、两座、三座、四座、五座...古阁就这样散落在数百个村庄里,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陪伴着村民们度过了成千上万的春秋。尽管经过多年的洗礼甚至战火考验,仍有许多古阁傲然屹立在村头,不愿老去。辽州有多少古阁?据不完全统计,约保存了200个座位。以左权县为例。据调查,截至2023年,已有100多座古阁和残迹,以及相邻、保存条件相近的和顺、榆社近100座古阁,共约200座。

这些古阁和村庄承载着辽州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人们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州古阁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辽州古村落最当之无愧的地域标志,成为最容易拉出辽州游子乡思的家乡标志。世事沧桑,万物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变得荒凉,许多古老的乡村建筑和故事都消失在广阔的岁月里。希望这些古阁能在世人的保护下继续保存下去,为辽州游子保留最后的故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