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在整合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过程中,风水学产生了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互融合三个原则。

天地人合一原则

天地人合一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为地承载,人应该法律“地”。;地为天所覆盖,地要效法“天”;天为道所包涵,天要效法“道”;道以自然为本性,所以道是“自然”。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尤其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虽然是人做的,但就像开放的天空一样”。例如,在布置住宅建筑基地时,应注意场气效应,仔细选择开放空间,合理布置花园,精心构建素描,形成符合气候特点、满足基地条件、与人健康舒适的环境,这是天地人合一的具体化。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阴阳平衡原则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古人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基础。阴阳平衡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颇,呈现协调状态。阴阳平衡使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使人生病、早衰甚至死亡。所有向阳、外向、明亮、上升、温暖、永恒的运动都属于阳;所有背阳、内守、黑暗、下降、寒冷、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是互根互制、对立统一的关系。

古人认为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是阳的,所以山的南面是阳的,反之亦然。比如“华阴”在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汉阳”在汉水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北。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五行是《易经》的基本理论之一。古人长期以来一直以《易经》的理念指导土地选择、布局和房屋建设,并应用于土地、山脉、河流、湖泊、道路、城镇、村庄和住宅建设,这是人们长期遵循的理念。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有相互融合的转化关系,利用这种转化关系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

例如,北京国家祭坛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祭坛土,俗称“五色土”,象征着“普天下,不是王土”。祭坛中央设有“社会主石”,又称“江山石”。明清两朝皇帝每年农历2月和8月15日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丰收的谷物和国家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