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第1张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第2张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织金原先是土司地区,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土归流,设立平远府,以后降为平远州,属大定府。从清初到清末不过两百余年,社会进步很快。中原文化源源传入,凝结成为众多的古建筑群。仅织金城内就有70多处,著名的有“四庵、四阁、四寺、四祠、八大庙”,观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龙庵合称“四庵”,玉皇阁、斗姆阁、文昌阁、文腾阁合称“四阁”,“四寺”有隆兴寺、地藏寺、寿福寺、东山寺,“四祠”为武侯祠、忠烈祠、雹神祠、丁公祠等祠堂,还有文庙、关帝庙、财神庙、炎帝庙、城隍庙、黑神庙、龙王庙和马王庙,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27处。文物众多,保存完好,致使织金城成为贵州历史文化名镇。在城市现代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能保存这样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也不多见。更何况,许多古建筑精妙绝伦,令人惊讶。1985年,织金财神庙、文昌阁、东山古建筑、鱼山古建筑同时列入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又将织金保安寺定为省级文物。2006年,将这些古建筑合在一起申报,专家们一致叫好,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织金财神庙的结构、造型,令人叫绝。它始建于清初,由正殿、两厢、山门及石围墙组成一个院落。正殿为四层四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净高13.98米。它的第一层有72根落地柱,构成整个建筑的基本框架;往内四列的柱子,由底层直通二层,作为二层的檐柱;再往内的四列金柱,由底层直通三层,既是二层的金柱又是三层的檐柱;三层的金柱直通屋顶,作为第四层的檐柱。逐层内收,层层出檐,屋面重重叠叠,显得巍峨、厚重。屋顶富于变化,二、三层的正脊与三、四层的博脊直角相交,构成“丁”字形;从侧面看,二、三、四层的山尖构成了3个重叠的三角形。18个翼角,54条脊,使财神庙的造型独特而优美。
  城东的文昌阁,始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是一座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的阁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三层的平面和屋顶均不相同。底层的平面为长方形,面宽13.45米,进深8.81米,四面带廊,上为歇山顶。二层居中而建,平面变为六角形,正面装四扇花窗,其余五面花窗均为圆形“寿”字图,屋顶六个翼角飞翘。第三层的平面又变为八角形,八面的方形花窗又不同于二层的圆形花窗,8根挑檐枋上有垂莲柱,8个翼角下吊着风铃,颇有“八面玲珑”之感。
  保安寺、观音阁、地母庙僧房组成一个建筑群,占地800平方米。它是山地建筑的典型,将建筑物与山岩融为一体,被誉为“云洞天开”,是织金八景之一。整个建筑依山形走势修建,形成三级台阶。保安寺建于慈云洞前,它是一座两重檐的悬山顶木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四面都有走廊。有石阶通入天然的慈云洞。拾级而上,别有洞天,上有一个平台,左为观音阁,右为僧房。观音阁是一座两层两檐的六角攒尖顶阁楼,依慈云洞口而建,后部屋架依岩搭建,檐靠岩壁而无翘角,前方露出二层,底层有8个门洞,二层翼角翘起,一面有走廊。在观音阁的右上方为第三层,台上有地母庙,是一座长方形的悬山顶木结构建筑
  东山在织金城东半公里处,山势挺拔,林木苍翠,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石径可以登山。半山腰上有东山寺,初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光绪五年(1878年)重修。原有山门、正殿、前楼和钟鼓楼,昔日钟声嘹亮,名为“东寺晚钟”。正殿题为“梵帝宫”,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单檐悬山顶建筑,前楼亦宽五间、有楼,钟鼓楼今已不存。寺后有一条长58米的石径,共108级,外沿为蜿蜒而上的石龙栏杆,头在观音阁,尾在东山寺,其间有108个石雕。观音阁在一溶洞中,因洞内钟乳石形似观音而得名。
  城东北隅的鱼山,形似木鱼,三面绝壁,仅一线直达山顶。山上有黑神庙、济赈亭、藏书楼、且住亭等建筑。黑神庙有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所题“惠此南国”匾额,对厅题为“碧琉璃精舍”,侧边有藏书楼。济赈亭立于鱼山之巅,它是为纪念赈济织金大饥荒而建。且住亭在山门外,是一座六角攒尖顶的亭子,五边设有吴王靠,游人至此“且住”观景。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贵州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