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于整个中国园林体系中,地位最高,建筑最壮观,艺术价值最高。任何艺术都有其文化基础。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游牧遗产、仁学思想、皇权观念、宗教信仰、娱乐意识、隐逸情结等文化因素来探讨其在中国皇家园林艺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探索和创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历史上呈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总结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建筑艺术经验,构建了一个民族风格非常鲜明的园林建筑艺术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场景融合的美丽境地,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

建筑风格民族文化基础密切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宜郊风景园林。其中,皇家园林起源于整个园林体系中最早、最壮观、地位最高。在其发展过程中,皇家园林既有一贯之处,也有不同时代的烙印。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关系出发,揭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文化基础,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和整个古典园林艺术。

一、原游牧遗风的影响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尚?据记载,最早的花园是君主游猎的场所。夏代第一位君主启更喜欢打猎。启的儿子太康带着家人去洛水北岸打猎,连续几个月被后羿夺走。《夏书•《五子之歌》中所载的太康尸位以逸豫,盘游无度,于洛之表,十旬弗反,穷后羿,因民弗忍,距河,正是这件事。狩猎最初是人类早期获得食物和维持生命的主要手段,但此时,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狩猎的目的不再是谋生,而是一种野蛮和残酷的消遣。普天下,莫非王土。既然统治者有打猎的偏好,就要准备一个适合打猎的场地,

这里有最早的花园限制,也就是说,有计划地在自然界中非常简单地围绕着宜人的气候,山、水、树、草、动物、鸟类,作为君主的特殊猎场和休闲场所。后来,固定的住房和日常生活设施,包括君主家属和随从的住房,在局限内建造,具有离宫园林的基本特征。从历史记载来看,这种情况在商代已经形成。《史记•殷本纪载:帝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于是厚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满宫殿。益广沙丘花园平台,多取野兽八卦。纣时疆域,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均为离宫别馆[3]。这种离别宫园林风格后来广泛应用于君主宫廷建筑环境中,成为可居可游的大型皇家园林,开启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先例。

二、仁学思想的影响

仁是古代一种意义重大的道德观念。仁者爱人,所以仁的核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周初,我国皇家园林建筑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仁为核心的政治观念即将引入园林。《诗经》皇家园林的早期记载是《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百姓攻之,不日成之。不急,民子来。王在灵限,鹿游伏。鹿卓卓,白鸟鹤鹤。王在灵沼,鱼跃。这些诗反映了周文王经营的园林具有台、局限、沼、即台、局限、沼三位一体的建筑特色。台湾用于望大气,察灾祥,时观游,节劳失;局限用于养兽;沼泽用于养虫鱼。而这首诗歌颂的是民众乐文王之德,甚至泽及鸟兽昆虫。正因为如此,说园•修文章说: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灵台为灵,积仁也。正是因为周文王的仁政思想和政治行为得到了普通人的认可,建设灵台的工程进行得既快又好。周文王修灵台也可以作为施仁政的一部分。劳民而不怨是什么境界?人们要么入园砍柴,打兔子什么的,也不受处罚,这方七十里的局限,其实是与民共之。周文王的仁爱也推动了鸟兽,使园内鸟兽成群,人来不惊,成为原始动物园。此时的局限,与夏商时代充满杀戮气息的局限有天渊之别。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三、影响皇权至上观念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统治者,皇帝需要从多方面表明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园林建筑中这种心理表现强调宏大的特点。荀子说:饮食很厚,声乐很大,台榭很高,花园很广,臣使诸候,一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而天子的礼制也是如此。台榭很高,花园很广的云云,正在解释这个问题。在这种心理和特权的支持下,历代皇家园林建筑以追求宏大为特征。统一六国后不到12年,秦始皇建造了500或600座宫殿。上林园建造宫殿合一的阿房宫时,使用了70万农民工。建成后,覆盖300多英里,隔离天空。杨迪皇帝西苑周二百里。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明清时期,北京天坛祈年殿是祭天的地方,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原则设计,曾是北京规格最高、高度最高的建筑之一。圆明园不仅吸收了江南风景和园林的精髓,而且根据北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进行了模仿,形成了不同景区壮观的离宫皇家园林。它建了150多年,周长10公里,占地500多亩,虽然面积远低于秦汉,但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皇家园林。其至高无上的规格也不能被别人超越。清嘉庆年间直隶总督胡季堂弹劾的20大罪中,第13大罪是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乌瑶台无异,不知是什么肺肠!这一条足以定死罪。皇家园林的门禁非常严格。除了工作人员用腰牌进出指定门户外,连王公大臣都不允许进入。乾隆皇帝的侄子果郡王永私下去清怡园藻鉴堂玩。事发后,他受到严厉惩罚。事实上,他被取消了皇室参政权。

四、神仙信仰的影响

秦汉时期,追求战国以来流行的求仙幻想永生不老的理念。人登极位,唯一难以区分的是年龄不断增长,日复一日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因此,延长生命,幻想永生已经成为最高统治者最大的需要,想要仙女药永远生活在仙境中,成为皇帝最大的追求,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从秦始皇到唐太宗。皇家园林在追求宏大广博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建筑模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听了方士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颍州、仙人居之的诱惑,派徐福率3000名男孩和女孩到东海求不死之药。此外,咸阳还在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为自己创造人造仙境。

汉武帝比秦始皇更擅长求仙。他在修建宏大的离宫和章宫时,凿了太液池,在池中筑起了蓬莱、方丈和盈洲,就像一个模仿海上仙境。一池三山园林建筑模式始于秦汉时期,旨在祈天求仙,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同时,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也奠定了隋唐以后景观为主体的基本格局。例如,杨迪皇帝在洛阳建造的西苑:周二100英里,内部是大海,仍然建造三座山,建造十六个庭院,或划船,习采菱之歌,或飞桥阁道,演奏春游之歌。这种建筑模式可以看作是秦汉一池三山园林建筑模式的灵活性。在我国现存的《唐人宫园图》中,层叠的山石、树木、楼阁清晰可见,幽境中严整的宫殿台阁、水榭朱栏,犹如仙境。这些都说明了神仙信仰对中国皇家园林建筑模式的影响。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五、纵情淫乐思想意识的影响

富贵思淫欲是人之常情。各朝的帝王,越是末期,越贪欲淫乐,以致亡国。皇家园林建设中也强烈反映了这种纵情淫乐的意识。商纣王建鹿台,七年后,它的大三,高千尺,临望云气;扩建沙丘花园,多拿野兽和鸟放在里面,聚在一起,乐于沙丘,以酒为池,挂肉为林,让男女相互竞争,为长夜饮,让人怨声载道。春秋时节,吴王营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盘曲,横跨五里,崇拜土木,努力工作,宫妓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钟。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龙舟,舟中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戏。后来重蹈覆辙者,代代相传。尽管这些纵情淫乐君王的园林建筑增加了人们的负担,但在造园艺术上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六、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的审美意识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对自然景观的审美爱好。当时,士人们追求一种优雅的山脉和森林之乐,即所谓的景观有清晰的声音。他们探索自然景观美的根源和本质特征,创作景观诗歌和绘画,促进了自然景观美的审美需求和景观建筑风格的显著变化。

魏晋南北朝庄园经济发达,私家园林繁荣。私家园林注重选择自然风光优美、自然野趣丰富的环境建造别墅园林,使园林建筑艺术进入园林建设的新阶段,提炼和总结自然景观美。谢灵运庄园建设模式,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他在《山居赋》中自叙其庄园建设模式时说: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论坛,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纳万代芬芳百年之高木。正因为如此,谢灵运庄园被《宋书》作者誉为尽幽居之美。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受此影响,六朝皇家园林也倡导自然,追求林泉之趣、田园之乐,注重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风格。《世说新语》有记载:晋简文帝进华林园,顾谓左右说:你不必远离你的心。如果你有林水,你会有自己的想法。感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根据《洛阳图经》:华林园,曹魏时期在洛阳建造的著名皇家园林。晋简文帝进入华林园,即庄子和惠子游浩梁鱼乐的审美情趣,说到华林鸟兽鱼的亲人,魏晋皇家园林崇尚自然美,追求林泉的艺术风格也可见一斑。这对后来建造的大量离宫馆也追求再现自然景观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文化基础

七、佛寺、道观建筑思想的影响

佛教和道教的园林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园林艺术有重大影响。佛寺道观往往选择地理环境优美或危险的地方,象征着自己的超凡脱俗。惠远是晋代的僧侣。根据《高僧传》的传说,惠远在庐山修建了东林寺。创造精舍,洞尽山美,负香炉之峰,瀑布之沟附近,石头依旧堆积,即松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回到室内别置禅林,森树湮凝,石径苔合,凡在瞻履,都神清气肃。慧远是人们幻想和追求的神仙生活境界的现实。例如,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皇帝。

他崇尚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宋徽宗除书画外,还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汴京宫东北角寿山皇家园林艮岳宋徽宗于政和年间命太监。他有意识地将道教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追求转移到园林创作中,精心设计,巧妙装饰,以非常灵活、多样化的创造出一种新的皇家园林风格。它主要通过纤细优雅的风格创造美丽的艺术理念,与秦汉时期追求宏伟的审美意识形成鲜明对比,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皇家园林建筑艺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清代承德避暑胜地著名的72个景观成功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动态和运动,聚集和分散得体。由于山地建筑室、顺势开路、理水引流、泉水、瀑布、池塘、河流、池塘和湖泊,形成了不同的水景。绿树和芳草环绕的亭子与远山近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地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

圆明园基本上是在平地上挖池造园的水景园。雍正以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命令园林工匠尽收江南风景和园林精华。根据北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他在圆明园中移天缩地,精心模仿。有40个著名的场景。园林中的景观既有自己的体系,又有相互借鉴的陪衬。因为它们继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并进行了再创造,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