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沈荡镇中钱村看到,钱家祠堂正在恢复性维修中,这座祠堂与钱氏家族有关,与吴越王钱镠有关,是全市现存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宗祠古建筑,被海盐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本次维修为恢复性维修,还祠堂以原貌,工期约为5个月。

 钱氏宗祠始建于明,清时重建,俗称钱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1615平方米,面临中钱河,东西两侧为民宅,北侧为耕地,祠堂四周以围墙围合,俯视祠堂犹如一把刀的形状。祠堂内设两进三院,屋宇高大、布局合理、设计巧妙,分前厅、后厅、花厅、院子和花园,院内有一对高近2米的花岗石狮,形态威严,雕刻精细,另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御赐工部尚书、军机大臣钱应溥祭文石碑一通,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特点的古建筑。

 当地村民说,新中国成立后,钱氏宗祠一直是沈荡粮管所的粮仓,因此才得以保留。然而钱氏宗祠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由于年久失修,已近风雨飘摇,引起海盐各界关注。县文物部门实地勘查发现,宗祠后厅东立面局部砖墙倒塌,梁架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西山墙存在不同程度外拱、开裂;后厅建筑有整体向西北方向倾斜的趋势;建筑普遍存在墙体粉刷剥落坍塌、山墙倾斜散落、墙柱分离、屋脊损毁、屋顶破损等情况。

为再现宗祠风貌,海盐县邀请当地村民和文化名人共同回忆钱氏宗祠原貌,多方收集相关资料,反复论证,专门聘请古建筑专业人员设计、制定周密方案为修复工程做好全方位准备。去年11月,宗祠维修工程正式启动,县文体局文物科科长王依依介绍,宗祠维修是海盐县近年来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程,该项目全部由政府投入,维修内容包括对现存的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和恢复原有建筑及环境两部分。

钱氏宗祠的修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钱氏后人的支持。钱氏后裔和嘉兴钱镠文史研究会特地致信海盐,提出维修后的使用建议,并表示愿意全力相助,提供有关资料用于维修和使用。据介绍,海盐县将充分考虑钱氏后裔和嘉兴钱镠文史研究会的愿望,将钱氏家属文化元素纳入维修后的祠堂使用方案,使修复后的钱家祠堂在展示宗祠文化和钱氏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创建者。唐末拥兵两浙,统十二州,封吴王、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在位 四十一年。谥号武肃王,葬安国县衣锦乡茅山。

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钱陈群所建,是嘉兴市现存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宗祠古建筑。2013年对其修复,如今修缮一新的钱氏宗祠还原了三百多年的容貌。古建筑设计布局分为前厅、花厅、后厅以及花园和学堂。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的硬牌,正中“清芬世守的匾额赫然在目。这块御题匾额可是有来历的。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清乾隆六次下江南,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钱陈群两次伴驾。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又三次、四次南巡,此时钱陈群已告退在家,乾隆驻跸烟雨楼,每次必召见钱陈群。乾隆第三次召见钱陈群时,钱陈群呈上退归以后所著《香树斋文集》,内有《题夜纺授经图》一文:“母兮,儿饥,终朝诵读,不可以为粟。母兮,儿寒,终夜吚吚,不可以为衣。秋夜长,秋月白。母曰嗟!汝父行役,儿不学,我废绩,废绩妇所羞,不学人所惜。紬之绎之永今夕,谁予和?鸣促织。促织鸣,络绎声。桁上衣,手中丝。手中丝,盘中餐。儿毋啼饥,儿毋号寒,为诵《孟子》终七篇。昔孟有母,恃子实怙。汝今不勤学,吾何见汝父?他日父归,行见挞汝。挞汝犹可,毋弃先人绪。譬厥纺,千万缕,一失理,纷莫数。思之思之,泪下如雨。儿跽膝下,将母勿怒,儿请卒业,然後寝处。奇文难字,母训母诂。英声华词,是猎是咀。母曰乐哉!天实助予。圣贤在上,实闻此语。”钱陈群此文是回忆少时父亲外出养亲,母亲一边纺织,一边教育自己和弟弟经学的往事。那时家里贫困,钱母夜纺不停,早晨拿布到集市换米,以维持家计。《夜纺授经图》是钱陈群特聘请海宁画师郑玙所画,生动再现了当时夜纺授经的场景。乾隆心有所动,说:“索观钱陈群香树斋集,有题其母《夜纺授经图》,慈孝之意,恻然动人,且以观陈群学问所自来也。”当即为此画御题七绝诗二首赐予钱陈群: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一、 篝灯课读澹安贫,义纺经锄忘苦辛。家学白阳谙绘事,成图底事待他人。

二、 五鼎儿诚慰母贫,吟诗不觉鼻含辛。嘉禾欲续贤媛传,不愧当年画荻人。

并在《夜纺授经图》上御题“清芬世守”,以示褒奖。从此钱陈群以“清芬”两字作为嘉兴故居的堂名,谓“清芬堂”,也将“清芬世守”的匾额挂在了祠堂的最醒目处。再说花厅,花厅是每年两次祭祖(江南风俗,每年清明、冬至两次祭祖)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现这里是钱陈群母亲陈书的书画作品展厅。后厅为“祭祀厅”,中央设有壁龛,内供各列祖列宗神祖牌位。前厅和花厅的东面是一座小巧精致的花园,一汪清池映风荷,曲径通幽香树亭,亭亭芭蕉影粉墙,修竹翠柳伴墨香。花园后面便是子孙们读书的地方,也就是钱氏学堂。这也是古代宗法社会的一种教育理念,用俗话讲,就是前不忘祖宗,后关注子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也正是缘于此,海盐钱氏一族是全嘉兴府六支钱氏家族中最为兴旺的一支,历代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致使人才辈出。从明代正德至清代光绪400多年的时间里,海盐钱氏共出进士14人,举人30多人,可谓诗书传家的典范。

乾隆皇帝御赐嘉兴钱家的“清芬世守”匾额的由来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南巡到嘉兴后,多次游览南湖烟雨楼,召见钱陈群与其吟诗唱和。在高宗第一次南巡时,索看钱陈群所着《香树斋文集》有题其母夜纺授经图后,深受感动,感到“慈孝之意恻然动人”, 龙颜大悦,亲笔御题七律一首:

篝灯课子澹安贫,义纺锄经乐苦辛。

家学白扬谙绘事,成图底事待他人。

五鼎儿诚慰母贫,唯诗不觉鼻含辛。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嘉禾影读贤媛传,不愧当年画荻人。

嘉兴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钱氏宗祠

赐于钱陈群。高度评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钱母陈书。把孟母三迁、郑氏画荻教子、陈贤母夜纺授经相提并论,认为她是我国贤母教子的典范。在故宫太极殿乾隆御碑廊中也有碑文记载了这一段史实。并在其母陈书(清代女书画家)所画“夜纺授经图”上御题“清芬世守”四字。

钱陈群在此图上题诗为“母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父行役,儿废学。废学人所羞,废织妇所弃,思之思之,泪下如雨。…”后面有当朝中多位文臣题诗。钱陈群故居中厅所挂“清芬堂”木匾就是根据乾隆御题所取的堂名。

嘉兴电视播出中对“清芬世守”这四字这样的解释:“清就代表清明清正 老百姓就清白 芬就代表文化 世守就是世世代代传下去”。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浙江嘉兴人,清朝大臣。吴越王钱镠第二十六世孙。父纶光,早卒。母陈书,知书达礼,贤惠端庄,为乡人称道。善画,意格不凡。

乾隆七年,擢刑部侍郎。上令廷臣议州县常平仓应行诸事,诸臣皆议歉岁减价。陈群疏言:“成熟之年,出陈易新,仓米必不及市米,而民以米值纳仓,银色当高於市易。拟令石减一钱二分,还仓时加谷四五升,以为出入耗费。”十七年,患反谷疾,连疏乞解职,许之。命其子编修汝诚侍行,且赐诗以宽其意。陈群进途中所作诗,上为答和。时有伪为孙嘉淦疏稿语谤上,上令穷治,陈群自家密疏请省株连,上严饬之,而事渐解。二十二年,上南巡,令在籍食俸。二十五年,上为桥梓图寄赐陈群。二十六年,偕江南在籍侍郎沈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寿,命与香山九老会,加尚书衔。上谕:“明岁南巡,诸臣今年已赴阙,毋更远迎。”二十七年,南巡,陈群偕德潜迎驾常州,上赐诗称为“大老”。三十年,南巡,复迎驾。是岁陈群年八十,加太子太傅。赐其子汝器举人,汝诚扈跸,命从还省视。

钱薇[明](公元一五0二年至一五五四年)字懋薇(一作懋垣),号海若,海盐人。吴越王钱镠第二十世孙。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先驱者、反贪名臣。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士。由行人擢礼科给事中。因星变极言主失,世宗深畏之。嘉靖十八年,严嵩及其黨羽把持朝政。钱薇决意上疏,行前嘱家人买棺相侍。世宗看完疏状,掷之于地。呵令甲士将钱薇推出午门斩首。此时,众忠臣进谏,才得免。改廷杖四十,被打断了一条腿,斥为民。既归,专务讲学,足迹不及公府。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薇著有《承启堂稿》二十九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