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杭州作为江南富庶之地的代表,自古就是商贾云集,这些富商大户,积累家财万贯。随着清末大门的敞开,西式之风吹进,到了民国时期,国人兴起了一股西洋热,杭州的富商们也在这时,开始兴建西洋楼房,各具特色。我们来看这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第1张

创始于1913年的新新饭店

百年建筑,民国风

西湖边最早开办的三家旅店之一、首家“文物旅馆”

新新旅馆最初的建筑是一座外廊式两层三开间小楼,屋顶是中式的戢山顶。其业主是上海经商的宁波人何氏父子,故称何庄。民国二年(1913),商人董锡赓与何家商定在此开设现代旅馆,中文名“新新旅馆”,寓中国古籍《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英文名“NEWHOTEL”。

新新旅馆一经挂牌,就引来八方游客,生意日渐兴隆。此时,求新求变的旅馆经理董锡赓看准商机,于民国十一年(1922)在何庄旁盖了一间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西式大楼,内设会议厅、藏书楼、听书馆、舞厅等,仍用旧名,并以其独特的圆顶、别致的样式、优雅的环境而成为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首届西湖博览会期间,新新旅馆被组委会指定为唯一的一家接待外宾的迎宾馆。

胡适住过的403号房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创始于1936年的大华饭店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第2张

西湖零距离

大华饭店1936年开业,2002年翻修重建,面积为18000平方米,楼高3层共3座,共有客房总数190间。大华饭店采用古典庭院式建筑,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杭州大华饭店距离西湖仅10米,可以说是无缝对接,离西湖最近的酒店了。居停期间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漫步庭院便能近距离独览西湖风光。距火车站10分钟,距萧山国际机场40分钟。古典庭院式的杭州大华饭店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大华,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重要会议也曾在此召开。G20期间,亦联合接待了外国元首。奢华的园林式设计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华一直是杭城塔尖上的酒店之一。

20世纪20至40年代,西湖之上有一座庄园声名显赫。当年是这样被描述的:“湖滨澄庐之右,有名董庄者。占地十余亩,建筑样式,中西参半,里面缘门如茵,林木荫翳,入草凉气澈入,炎暑全消。临湖处对葛岭,保叔塔之胜,尽收眼底。”而这里提到的董庄的主人,就是当年著名的犹太洋行商人董炜生。这座庄园也一度被视为是奢华的典范。后来因为庄园常年主人没有时间居住,被建议用来开设饭店,以免浪费这好宅好景,于是就有了大华饭店。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1935年,浙江遭遇特大洪灾。梅兰芳先生来杭州进行赈灾演出,下榻的正是大华饭店。梅先生在杭城连演了六天,场场爆满,就连当年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也来捧场。最后筹得善款两万八千余两,在当时可以说是很震惊了。之后,梅先生为大华饭店题了“居得其所”四字。数年后,梅先生再到杭州,依然指名要住大华饭店。

创始于1956年的杭州饭店

中西合璧,雕饰精美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第3张

解放初期所建的杭州特色饭店

民国建筑:三家老牌饭店的前世今生

杭州饭店(现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主楼建于1956年。1956年,因对外交往的需要,在原北山街凤林寺、蝶来饭店旧址一带,动工兴建一座高标准的宾舍,取名“杭州饭店”,接待外国友人。

1957年夏,郭沫若来此下榻,为饭店题句:“楼外青山叠翠,湖上皓月增辉。四季人来欲醉,万方宾至如归。”之后,杭州饭店又陆续增建和改建,建设中曾得到周总理的关心,他认为宾馆不宜造得太高,新的建筑物要有江南建筑的特有风格,并与西湖相协调,要经济、适用、朴素、明朗、大方一点。

1963年,周总理在杭治病疗养,邓颖超放心不下也一同随行。临行前,她对周总理说,我这次去杭州没有工作,要自费。到杭州饭店后,因邓颖超考虑到周总理晚上办公开会多,怕相互影响,也为结算开支方便准确,他们分住于东楼的四楼和五楼。邓颖超婉谢了各方的好意,坚持用她积蓄了几年的工资节余开销了此次西湖之行的吃住费用。

1984年,杭州饭店与港方合资,1988年更名为杭州香格里拉饭店。饭店主楼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风格,沿用50年代初宫殿式大屋顶的建筑形态,主楼中部6层,两侧4层,东西长达100米,16根巨型立柱撑起重檐门厅。建筑山墙壁立,檐角飞翘,雕栏玉砌,红白相间,掩映于苍翠浓荫之中,呈现在湖边山脚,地理位置绝佳。

这座接待过伏罗希洛夫、尼克松、布什、西哈努克等国家元首的老店、名店,现已成为杭州旅游饭店业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