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人们在这些倒塌的木构件上发现了用石斧、石凿、石楔、骨凿等原始工具加工而成的榫卯。这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示例,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榫卯技术的先例。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大部分构件,尤其是主要构件,都是榫卯结合的。成千上万的大小构件以榫卯的形式组合成精美的殿堂或建筑,反映了装配结构知识的成熟、构件加工水平和施工组织水平的高超。榫卯结构的优点是构件之间连接灵活,能吸收横向水平冲击,抗震性能好;此外,预制装配可以节省施工周期。缺点是材料断面被削弱,材料的应力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榫卯是家具的精髓,是中国传统家具以世界顶端为基础的基础。榫卯有上千种结构,但可分为明榫和暗榫。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榫和暗榫的区别。


明榫、暗榫是传统家具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重要榫卯形式。两者在形式和耗材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家具审美、做工要求、结构牢固性等方面却相去甚远。明榫又称出榫、过榫、透榫,即榫头从榫眼中穿出,但榫头顶部与连接件相等。暗榫又称半榫,榫头较短,榫眼不穿透,从外观上看不出打孔的痕迹。明榫在明代家具中很常见,明末清初出现暗榫。暗榫具有美观的特点,从生产到现代,家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然而,制作暗榫的难度远远大于明榫。它要求榫卯的结合必须紧密结合,因为暗榫和明楔是不允许的。除非它被破坏,否则暗榫和暗楔是一项独特的工作,除非它被破坏,否则它永远不会被拆除。在清朝中期,宫廷家具的生产主要采用暗榫。无论是广式还是苏式,明榫都很少见到。这显然是当时主管办公室的官员制定的统一规定。


明榫不同于暗榫。明榫多用于桌面四框和柜门框。暗榫常用于明式椅子和扶手椅的椅背和扶手的角落。暗榫有多种形式。就直角而言,有单闷榫和双闷榫。


单闷榫是在水平和垂直材料的两端,一个是榫,另一个是榫。双闷榫是在两个拼接处同时制作榫和榫。两个接头的榫一左一右,榫也一左一右,与榫相反,使两侧的榫可以插入对方的槽。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还有一种闷榫结合方法。水平和垂直材料切割45度斜面,在斜面上凿出榫窝,然后用一块方形木块插入两侧的榫窝,用胶水粘住。


直角组合不需要45度斜面,就是在横材下面做榫头,直材上端做榫头,把横材压在竖材上,俗称挖烟袋锅。


左为暗榫,右为明榫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明榫和暗榫在不同时期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明式家具多采用明榫,包括凳子、椅子、桌子、床、橱柜等。可使用明榫的地方均采用明榫和破楔,达到坚固、维护方便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传统家具中的明榫和暗榫


明榫和暗榫在家具的使用和审美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势。与暗榫连接,不破坏材料的光泽,明榫可使家具具有自然的乡村田野风格。


明榫从眼睛里穿出来,与外面平整。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榫头,木销的痕迹也可以在榫头中间看到。其优点是榫头深而实,可以在榫头中间添加木销。即使木材收缩,榫头也不会脱落。弥补了古代加工技术、加工工具和粘合剂的不足。


暗榫比明榫更漂亮,可以展现宫廷家具的高贵和独特性。缺点是容易产生虚榫,即深榫短,或大榫小,用胶填充,影响结合牢度和耐固性。